【金融小教室】聯準會褐皮書是什麼?

2024.11.28
凱基證券

本文重點

1️⃣ 褐皮書是什麼?

2️⃣ 褐皮書的起源?

3️⃣ 褐皮書包含哪些內容?

4️⃣ 褐皮書對於經濟預測性為何

5️⃣ 除了褐皮書,還有藍皮書與綠皮書
 

📖褐皮書(The Beige Book)正式名稱為《當前經濟狀況評論摘要(Summary of Commentary on Current Economic Conditions)》,是由聯準會製作和發布的定期報告。褐皮書每年發布8次,在每次FOMC利率會議前2週發布,是聯準會制定貨幣政策重要的依據之一。報告中的數據由12家聯邦準備銀行編制,反映當地區域自上次報告以來經濟狀況的變化。

📖褐皮書誕生於1970年,在此之前,FOMC成員都會圍坐在桌子旁,並對他們所在地區的經濟狀況發表評論。而在聯準會主席伯恩斯就任後,認為提前準備報告會更有效率,進而開始進行製作。最早褐皮書因採用紅色封面而稱為紅皮書,僅供政策制定者使用,在1983年眾議院代表要求下而公諸於眾。褐皮書的資訊來源並非只涵蓋數據,也包括一些非正式的軼事訊息。

📖每份褐皮書主要可以分成兩部分─整體經濟活動狀況及各地區經濟活動狀況,整體經濟活動狀況由各地區聯邦準備銀行輪流撰寫,涵蓋內容為摘要整體經濟、就業市場及通膨的變化,並簡述12個地區分行在當次褐皮書中的亮點。各地區的部分則除了描述當地經濟活動變化外,還會摘要部分產業經濟活動的情況,內容由各地區聯邦準備銀行自行決定。

📖褐皮書初衷雖為反映當地區域經濟狀況的變化,但隨著市場對於的關注度提高下,也導致越來越多人探討預測效果。根據克里夫蘭聯邦準備銀行提供的研究資料,藉由自然語言處理方法來量化1970年至今褐皮書中所表達的情緒而構建出的量化模型,較GDP等數據反應更及時,可能有助於確定及早確定美國何時陷入衰退。

📖除了褐皮書外,聯準會還有藍皮書與綠皮書,這兩份報告的歷史甚至早於褐皮書,均為聯準會政策制定重要的依據,且為不公開文件,可想而知其重要性更甚褐皮書。而在2010年6月,藍皮書與綠皮書已合併成為Tealbook(青色書),由聯邦儲備理事會(Federal Reserve Boardof Governors)工作人員進行製作,並在會議前一週分發給FOMC與會者。

 

👉搞懂褐皮書重要性後,下次公布時不妨看看美國經濟發生哪些變化吧!

 
 

定期定額

 
猜您可能會喜歡
total
04
01
/
04